在一档刚刚落幕的脱口秀综艺里,王建国、思文、史炎以及一些更年轻的面孔站在台上表演,李诞、池子坐在台下点评。
这些熟悉的名字,很容易勾起一些念旧的观众关于另一档脱口秀节目的回忆——《今晚80后脱口秀》,眼前热闹的舞台,唯独少了那个最熟悉的王自健。
众多网友分享着有关于王自健相声、脱口秀的回忆,最后王自健自己都忍不住发了一条微博:“各位,我活着呢哈。”还是那个笑嘻嘻的语气亚星体育。
说过相声,早早做过脱口秀综艺,演过戏,还一度打算做手机。用“80后”做标签的北京男孩王自健,好像也真的和他的许多同龄人一样,面对清一色的九零后、零零后,习惯了在生活的吵闹中渐渐隐身。
遥远的1996年,北京南城,当时还叫宣武区,有一家小小的京味茶馆。茶馆主人热爱曲艺,邀请一些艺人来说相声、讲评书亚星体育、唱大鼓。
当郁郁不得志的郭德纲偶然走进这间京味茶馆,坐下听了几段相声后,感慨不已。于是,当那帮说相声的年轻人邀请郭德纲也说一段时,他欣然同意,从此“一发不可收拾”了。
也是在这里,郭德纲认识了张文顺、李菁、徐德亮,日后德云社崛起的最初班底,还认识了张伯鑫,后来把王自健真正引入相声圈的人。
到了2006年,著名杂志书《读库》成立,主编张立宪邀请作家东东枪采访民间演员郭德纲,彼时的老郭还没有大红大紫,结果稿子写了许久,到刊登出来的时候,郭德纲已经红了。
“我们依然很庆幸,就是我们在郭德纲老师被媒体大量地消费、消解之前,我们采访了他,保存了他。就是一个纯天然绿色郭德纲被我们保留下来了。”
1984年出生的王自健,没有吃过许多底层相声艺人那样的苦头,他的经历和大多数城市八零后相似:上学、看书、打游戏,唯一与相声的交集,大概是北京男孩天生的幽默感。
上小学的时候,从小抱着收音机听相声的王自健在学校学着说了一段马三立的相声,小孩学老头,大家都觉得好玩。
因为父亲喜欢玩游戏,家里早早就买了游戏机。游戏玩多了,王自健开始买游戏杂志。到了高中,游戏杂志看了不少,王自健开始给它们写稿。
他只读了一年就离开学校,做起了朝九晚五的白领,从游戏写手到电视撰稿人再到广告公司策划,尝试许多行业,始终与创意和语言有关。
时间来到2007年,郭德纲带火了北京城的小剧场相声,德云社之下,张伯鑫的挚友相声俱乐部成了又一个火爆的相声团体。
表演之前,兴奋的王自健听了很久相声录音,结果因为录音里频繁的掌声、笑声,一副耳机生生被听坏了。
相声作为一门幽默艺术,发端于底层,身上带着至今都洗不脱的江湖习气。最典型的一点就是特别看重门户师承,没有明确出身的人,在相声界几乎无法立足。
2009年,对职场感到疲惫的白领王自健,接到了张伯鑫的电话。买了房,买了车,他觉得下一个目标应该是做点喜欢的事了,于是索性辞职加入挚友,开始真正的相声生涯。
就在同一年,南方的上海,周立波的《笑侃三十年》连演三十多场,场场爆满,一时间成为异军突起的南派笑星。
因为没有正式的师傅,王自健常常不被一些行内人承认,李菁就把王自健的相声称为“脱口秀”。但也恰恰是丰富的社会经验,给予了王自健更符合年轻一代观众的创作视角。
没有那么多传统规矩的束缚,在王自健的相声里,能听到与游戏、电影、小说有关的都市生活,这在其他演员的作品里很少出现。
比如有一段《白领人生》,素材就来自全职说相声之前的生活。在这段作品里,他对北京城的夜店亚星体育、酒吧如数家珍,还调侃了国贸与中关村白领之间的区别,很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共鸣。
除了王自健,很难想象这样的段子能从郭德纲、于谦的嘴里听到。某些时候,王自健比德云社的任何一个亚星体育,都更像年轻时的郭德纲。
作为海青,王自健的基本功薄弱,说话有些“大舌头”,常常说错字或者说漏字。但他是聪明人,懂得扬长避短,发挥自己的优势:年轻、辛辣、新鲜、好玩。
有一段相声说到了传统的《笠翁对韵》,捧哏说一句“雷隐隐”,逗哏王自健直接对一句“北京城”——
雷隐隐本该对雾蒙蒙,那段时间正是雾霾最严重的时候,雾蒙蒙换成了北京城,观众愣了两秒,笑声哄然而起。
再比如他把传统段子《造厨》与广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结合起来——故事里的主人公把旧皮鞋做成酸奶、果冻、胶囊,讽刺辛辣,台下观众大笑之余,拼命鼓掌。
相声把现场临时找包袱称为“现挂”,王自健擅长现挂,演出场所搬到北京青蓝剧院后,王自健调侃一句:“海青……蓝大厦?”
几番人事变故,王自健拜了侯耀华做师傅,挚友相声俱乐部成了相声第二班,王自健的搭档也从张伯鑫换成了陈溯。
这对搭档配合默契,创作了《京都球侠》《舞动人生》《解放战争中的一幕》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作品,“小王爷”的名气逐渐传开,他的相声生涯走上巅峰。
王自健的粉丝很清晰地分成几层:有人从相声时期开始关注他,有人从微博上认识他,还有相当一部分人,是从脱口秀节目记住这个名字的。
时间拨回2012年5月13日,一档叫做《今晚80后脱口秀》的节目开播,王自健穿着笔挺的西装上台,开启了许多人的欢乐记忆。
相比于穿着大褂、一板一眼的相声舞台,脱口秀显然来得更加自由,在这里,王自健尽情发挥他的长处,点评时事。
人们都喜欢说喜剧的背后是悲剧,无非是因为喜剧总有散场时刻,喜剧人也有悲伤时分。千里搭长棚,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,以前的时光越是欢乐,分别的时候就越是黯然。
从横空出世,到收视率长红,再到收视率下降,改版、停播,属于王自健的上海电视脱口秀的舞台,终于也像北京相声园子的舞台一样,冷清下来。
那时候节目总在周日晚上播出,王自健说,每周的最后一个小时让大家在快乐中度过,哪怕下周面对再苦逼的事,也能稍微好过一点。
在这五年里,八零后纷纷迈过而立之年,成家立业,在这五年里,这个叫王自健的人多多少少给他们带去愉悦,让他们在周末的尾巴上,放松地笑一笑。
直到今天,在许多网络平台的角落里,还有为数不少的粉丝把《今晚80后脱口秀》的老节目听了一遍又一遍。
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王自健的微博都置顶着一条立志做手机的宣言,公司的名字也有些戏谑:玄乎科技。
时光飞逝,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也快要过去了,相声第二班又开始演出了,脱口秀又在国内火起来了,连小王爷相声里经常出现的网游《魔兽世界》都推出了服。
答案不重要,重要的是越来越快的时代把一个个新名字、新面孔推给我们,留在小王爷微博下的,只剩下一帮念旧的人。
在这个名叫《站台》 的小品里,亚星体育王自健扮演了一个怕老婆的高铁乘客。如同郭德纲、于谦一样,揶揄过春晚的人,最终还是站上了这方亮闪闪的舞台。
一个小伙在街上认出了王自健,很认真地问现在哪里能看到他的节目。他尴尬地回了一句“我不做这个了”,小伙子扭头就走。
在他走下舞台的这段时间,八零后、九零后经历了怎样的人生?数数那些热词:脱发、失眠、佛系、加班、朋克养生、车厘子自由……他们的夜晚还过得愉快吗?